DSC04544    

買了一盒考古玩具,裡頭裝有一把小鎚,一柄鑿子,一支筆刷,一張說明書以及一塊藏有十片恐龍骸骨的泥塊。仔細敲掉泥層,把隱藏在各處的骸骨找出來,可以拼成一頭三角龍。

遊戲的要求是仔細。所以舉凡將泥塊舉高奮力摔地、放到水龍頭下大水沖洗,或以電鑽急速震除泥層取出模型骸骨的方法,都屬不按牌理。

按牌理就只能用小鎚與鑿子,一公分一公分地敲鬆泥層,再用筆刷一丁點一丁點地掃掉塵土,直到骸骨完整現身。更講究一些,還得仔細著力度,考古學家不會一鎚就敲碎了好不容易發現的古物。

遊戲並不復雜,需要的只是耐心。甚至不是巨大的耐心,因為石膏土層並不算堅硬。秘訣也不過是重複。但正是這重複,讓我覺得那玩具極有意思。

說來也有點悲哀,平日我們習慣在電腦上作業,常同時點開好幾個工作平台或網頁,在彼此間流利切換如同時擁有好幾雙手與犀利的眼睛。Multi-tasking這詞最生動,一看就像同時鋪開好幾張桌子,每一張上頭都擺著不同的文件與機器,讓人隨時檢閱與動手。那好處是同時;壞處,或至少影響最深的,是我們越來越難以專心做好一件事——我們越來越無法心安理得於只做一件事

某日從電腦切換到手機平台,赫然發現智慧手機還無法像電腦般便利,可以同時開著幾個功能不用也怡然。那種本來就沒在認真處理事情卻因為同時開著幾個界面而心安的貪婪,最讓我心驚。喃喃埋怨之餘亦驚覺,專注已是一件需要特意學習的技能。

於是當我用筆刷一點一點地清除泥層,難免想到修心的方向。儘管那不過是一件小玩意。重複地敲打,重複地掃刷,像有人早已熟知哪個旮旯藏著怪獸卻依舊死心塌地玩著同一種電腦遊戲,像廚娘花一整個下午剝除菜衣、廠工持續鎖緊每一顆螺絲,像僧人廟前掃葉、老把頭開山挖參,更像梵谷和莫內們一筆一筆疊架顏料,終至亮出整張畫紙的稻禾與彩蓮。

看似機械的動作奇異地帶來了一心一意的平靜,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清楚知道,上一步和下一步有多麼細微的不同。彷彿只有眼前這一件事,先做好這一件,再逐個擊破其他的任務。就那樣,原本無聊的小遊戲忽然有了多少的詩意。

可話說回頭,這樣硬要從本來純屬兒童玩具(盒子上寫明,遊戲適合八歲以上的小孩)的遊戲中見出甚麼啟示,又違反了一心一意的道理。想來此刻年紀真是無法從容面對無用的。



*

補:一直以為掘出來的三角龍模型比例有問題。因為前腳太短小了,和強勁的後腿相差太遠,怎麼擺都有一種俯衝的狼狽。後來上網(上網!)一查,發現那比例未必不正確,三角龍很可能真的是半直立著行走的,像暴龍一樣,前腿半缩在胸前,以幫忙承擔頭部的重量。或至少,它們可以在某個時候抬起兩隻前腿,弓著身體走動。但也可能某些時候四肢觸地,伸展全身爬行。模型不那麼講究的是腳趾。資料上說三角龍的前腳各有五支腳趾,可是模型三角龍前後的腿都只有四根。資料還說三角龍是草食恐龍。所以頭總是下俯,便於吃草。前面那三隻角也不一定用來打架。是求偶也說不定,就像馴鹿美麗的角。答案經常只是合理推測,至於它們按不按牌理生長,大概只有上帝那莊家才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ya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